微信扫码关注,了解更多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熊猫奇遇记奇幻嘉年华”成功举办 铜牛电影产业园打造京城文化消费新场景
  发布时间:2025-07-08  字体:[][][

   当电影《熊猫奇遇记》的声效在专业影厅回荡,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熊猫画作出现在片尾。此时,67岁的景泰蓝大师张玉安,正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在熊猫胸针上细致点蓝,让传统技艺在IP赋能中焕发新生机。这一幕幕,发生在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与铜牛集团联合打造的“熊猫奇遇记奇幻嘉年华”现场。这场以热门影视IP为核心引擎,在铜牛电影产业园1200平方米空间展开的沉浸式活动,通过电影展映、非遗工坊、中外文化市集、科技互动、熊猫巴士等丰富业态,在端午与“六一”假期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园区客流量激增300%以上,生动演绎了“内容-场景-体验”转化闭环的文商旅体融合新范式。

     一、文化IP势能转化构建沉浸式体验闭环

“熊猫奇遇记”IP的成功运营是此次嘉年华的基础。此前,由北京卫视与四川卫视联合制作的同名人文纪实观察电视节目,凭借深入大熊猫栖息地科考、珍贵繁育记录等独家内容,填补了大熊猫专题影像资料的空白,全网覆盖影响15.2亿次,获得第34届北京新闻奖,奠定了坚实的受众基础和品牌影响力。将于暑期上映的同名大电影未映先热,强势入选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外交官电影季片库,其温暖动人的故事和展现的中国生态保护成就,赢得了现场众多国际嘉宾、特别是外交官家庭孩子们的喜爱与共鸣。保加利亚驻华大使更直言:“看到饲养员抱熊猫幼崽的画面,勾起了我抱女儿的回忆!”这为IP奠定了坚实的国际认知基础,更彰显了其作为文化使者的潜力。

嘉年华活动敏锐捕捉了观众从“观看”到“体验”的深层需求,以电影为核心,精心设计了体验闭环。杜比全景声影厅不仅放映影片,更植入了凯叔配音幕后花絮、中外儿童配音体验实录和国家民族画院儿童熊猫主题画作展映等独家内容,将视听震撼转化为深度参与的入口。曾风靡京城的“熊猫巴士”作为移动文化符号重现活动现场,其沉浸式播放片段和萌趣造型,成为连接虚拟IP与现实场景的“文旅打卡点”,有效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与传播力。同时,北京时间和铜牛集团联名款“熊猫奇遇记文化衫”等衍生品开发,进一步将影像符号转化为可穿戴的文化消费,完成了IP价值的实体延伸。这一系列举措,成功将影视IP的线上影响力高效引流至线下场景,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活化”流转,探索出“影视IP+实体空间+沉浸体验+衍生消费”的可持续路径。

   二、非遗活态传承:传统技艺融入现代消费场景

嘉年华的另一大亮点在于深度挖掘并活化了以铜牛集团为代表的老字号文化资源,特别是将非遗技艺巧妙融入现代体验场景。

在景泰蓝、泥塑彩绘、古法制香等非遗体验区,传统工艺不再是静态展示。景泰蓝大师张玉安现场指导,让孩子们亲手在熊猫主题铜胎上“点蓝”,使非遗技艺在互动中变得可感可触;融合颐和园“镇水铜牛”元素和铜牛文化的“嗨皮牛爷”泥塑彩绘,通过亲子协作传递北京文化精神;古法制香体验则与端午香囊习俗自然结合,以“嗅觉经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充满东方韵味的非遗项目,吸引了包括来自外交官电影季家庭在内的众多中外小朋友热情参与。孩子们专注地“点蓝”、勾勒纹样、揉捏香丸,不同文化背景的小手共同触摸传统工艺的温度,生动诠释了文化无国界的魅力。这些体验并非孤立存在,它们有机串联,有效带动了毗邻的中外文创市集消费,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商业价值的良性互动。

铜牛集团自身品牌的焕新同样引人注目。其推出的融合航天科技面料的新款服饰,成功突破传统刻板印象,兼具时尚与功能性,在嘉年华一经亮相便热销一空;专为青少年设计的校服系列也精准把握需求,广受欢迎。这充分体现了老字号品牌通过拥抱现代设计理念和科技应用,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发展。非遗体验区与老字号展销的结合,不仅为嘉年华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探索出一条“非遗技艺体验化、文化符号产品化、老字号品牌年轻化”的产业融合路径,为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提供了实践样本。

 

   三、协同创新机制:首善资源共筑融合生态

本次嘉年华的成功,离不开首都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协同创新。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和北京时尚控股指导下,“北京时间”与铜牛集团强强联合,并得到北京时装周、时尚北京等多家单位支持,形成了“主流媒体+老字号品牌+产业空间+多元业态”的协作生态。

铜牛集团以其电影产业园为物理载体,整合了非遗、文创、科技、老字号品牌等在地资源,提供了融合发生的优质空间。“北京时间”则充分发挥全媒体矩阵优势,深度整合“熊猫奇遇记”IP资源,通过内容策划创新、APP导流、组织直播矩阵(如儿童节专场直播一小时观看量即超109万人次)等方式,极大提升了活动的传播声量与影响力,成功将线上热度转化为线下参与动能。

这种协同,超越了简单的场地提供或宣传支持,是首都广电媒体与产业实体在内容共创、资源共享、渠道互通上的深度耦合。活动现场洋溢着浓厚的文化体验氛围和跨代际跨文化的交流热情。除国内亲子家庭外,也吸引了众多在京外籍人士参与体验。无论是北京台和铜牛集团的虚拟数字人互动,还是非遗手作、熊猫巴士打卡,都成为连接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桥梁。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借助“熊猫奇遇记”I的内容优势,激发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增进亲子互动体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方面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社会影响,生动诠释了高品质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路径。

“熊猫奇遇记奇幻嘉年华”的实践表明,文商旅体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优质影视IP等核心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在于如老字号企业文化产业园区物理空间与传播渠道的协同赋能,在于科技手段对沉浸式体验的有效提升,最终落脚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消费需求。从电视节目到大电影,再到线下嘉年华,“熊猫奇遇记”IP的立体化开发和场景化落地,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在非遗传承、美育教育、文化认同等方面实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随着“熊猫奇遇记”大电影全国上映,其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这一创新模式,为破解文化资源如何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文化产业园区如何转型升级、传统老字号如何焕发新生、文旅体验如何深化内涵等命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的“北京样本”。其探索的“以IP为引领、以空间为载体、以体验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协同为保障”的文商旅体融合新链路,对于推动全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示范意义。